小石榴說科普·山水林田湖草沙之田③|海水稻為何能在新疆種植成功?
2023-05-24 12:07:31 來源: 天山網
海水稻不是生長在海水里的水稻,也不是用海水直接澆灌的水稻。海水稻是耐鹽堿水稻的俗稱,指的是具有一定的耐鹽堿能力,可以在海濱灘涂、內陸鹽堿地種植生產的一類特殊的水稻品種。海水稻有吸收鹽分改良土壤的作用。
新疆氣候條件和生態(tài)條件好,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合水稻生長。同時,新疆可耕種地面積較多,后備儲備耕地潛力巨大,雖然土地存在鹽堿化問題,種植常規(guī)作物會影響產量,但通過種植雜交水稻將會解決這個問題。
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分布著大量鹽堿土地一直無法用于農業(yè)生產,從2018年開始,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在這里開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試驗田。2018年5月底,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啟動“中華拓荒人計劃”,該項目在我國五大主要鹽堿地類型和延安南泥灣次生鹽堿與退化耕地同時插秧海水稻,開展試種試驗以篩選優(yōu)勢海水稻品種,岳普湖縣就是試驗地之一。
岳普湖縣緊鄰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喀什地區(qū)地勢最低的區(qū)域,土壤鹽堿化程度最高,其土壤含鹽量高達17‰,具有很強的典型性。水稻高產需要四個“良”的保障:良種,即品種要好;良法,包括栽培、施肥、治理病蟲害等;良田,種水稻的土壤要不黏不沙,有機質豐富;良態(tài),講的是生態(tài)條件好。新疆日照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對水稻生長非常有利,這就是良態(tài)。
同時,新疆膜下滴灌水稻節(jié)水栽培技術將水稻栽培與膜下滴灌相結合,水田水稻改造成膜下滴灌水稻,突破了水稻種植的“水作”傳統(tǒng),構成全新、先進的水稻種植方式,通過這項技術解決了缺水這個難題。
在岳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xiāng)與沙漠相連的試驗田里,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連續(xù)兩年,在這里成功試種出海水稻。
2019年,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持續(xù)科研攻關,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將耐鹽堿的海水稻品種試種面積不斷擴大。測產數據顯示,2019年試種的海水稻平均畝產達到546.74公斤。
2020年9月25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研發(fā)的耐鹽堿水稻(海水稻)在岳普湖縣公開測產經測產專家組評定,最終理論畝產結果為每畝548.53公斤。2020年10月,在新疆喀什地區(qū)岳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xiāng)的“海水稻”試驗基地,300畝“海水稻”完成收割,再獲豐收。
目前,在新疆鹽堿地里種植的海水稻面積大約3萬畝,通過種植海水稻將鹽堿地改造成良田,為當地農民帶來不菲收益。
圖文整合:姜嵐
視頻制作:丁文
資料來源:天山網-新疆日報、中國新聞網、新華社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