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瑰寶 | 296塊補丁,這件軍大衣令人淚目
2024-03-14 21:13:45 來源: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 賈春霞
軍大衣已經(jīng)洗得發(fā)白,衣袖也因為一層又一層的補丁而變得僵硬,里里外外補滿了大大小小各種顏色的補丁,共296塊!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二樓展廳中央,一件破舊的軍大衣常常讓游客熱淚盈眶。
“在這件軍大衣上,羊皮破了補上棉布,棉布破了墊上紗布。黑的摞紅的、白的摞灰的,補了又破、破了再補。一塊巴掌大小的地方就有15塊補丁,摞了四五層,已看不出原來的顏色、質地了。”該博物館副館長蔡曉川介紹。
這件紅色珍寶是如何被發(fā)現(xiàn)的?1995年,該博物館的文物征集人員搜集老物件,走進軍墾戰(zhàn)士王德明老人家中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只見木架上整整齊齊地堆放著一摞摞舊衣服,有大衣、襯衣,還有手套和襪子。盡管衣服上布滿大大小小、花花綠綠、材質不一的補丁,但仔細分辨,仍然可以看出是一件件軍裝,其中就有這件“飽經(jīng)滄?!钡能姶笠隆?/p>
有296塊補丁的軍大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供圖
在王德明老人的講述中,這些摞滿補丁的舊軍裝映照出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之初,新疆百廢待興。為了發(fā)展生產保障供應,1949年12月,新疆軍區(qū)生產合作社成立,其主要任務是開辦工廠。當時,合作社缺乏資金,廣大指戰(zhàn)員每人從節(jié)省一套衣服、一頂帽子做起,一點一滴籌集經(jīng)濟建設資金,平均每人每年節(jié)約91.2元支援新疆建設。八一鋼鐵廠、七一棉紡廠、八一糖廠、八一毛紡廠等新疆最早的工業(yè)企業(yè),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為了節(jié)約資金用于生產建設,軍墾戰(zhàn)士們從不主動要求領取新軍裝,而是把已經(jīng)磨爛的軍裝縫了又縫、補了又補,當時他們的棉衣幾乎都是補丁摞補丁。這件軍大衣上,濃縮著軍墾戰(zhàn)士艱苦創(chuàng)業(yè)、屯墾戍邊的奮斗史?!辈虝源ㄕf。
這件配發(fā)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縫滿了296塊補丁的軍大衣被評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在兵團軍墾博物館里,像王德明老人的軍大衣這樣帶有濃厚兵團色彩的文物實物多達數(shù)千件。它們背后都有一個個引人入勝的真實故事,讓參觀者對一代代屯墾人扎根邊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歷史有了更為真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