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青河縣文物普查新發(fā)現(xiàn):與牧民閑談后找到珍貴巖畫
2025-05-10 18:20:14 來源: 天山網-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瑪依古麗·艾依提哈孜
阿勒泰地區(qū)層巒疊嶂的群山,像一道道天然的歷史屏障,將古代文明的密碼悄然珍藏。在鮮有人至的夏牧場深處,在高海拔雪嶺之間……一些不可移動文物正靜默等待被世人喚醒。隨著新技術的投入使用和文物保護宣傳的深入人心,青河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
4月18日,記者隨青河縣“四普”隊行進在群山之間,開展日常巡護工作,并查看一處去年9月新發(fā)現(xiàn)的文物。
那時,正值青河縣“四普”入戶宣傳期間,阿熱勒托別鎮(zhèn)的宣傳員與牧民在一次交談中,意外開啟了一段文物上“新”之旅。當宣傳員對牧民講解“要是瞧見啥,可得和我們說”時,牧民回應:“夏牧場山里有片巖石上好像畫著東西?!边@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層層漣漪。
吾勒肯布勒合巖畫。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瑪依古麗·艾依提哈孜攝
次日,“四普”隊員身著厚實的戶外裝束,背著裝滿專業(yè)儀器、記錄本和攝影設備的行囊,踏入阿熱勒托別鎮(zhèn)某處山谷。
為全面了解這處新發(fā)現(xiàn)的巖畫,在青河縣“四普”隊隊長、縣博物館館長沙馬麗·木拉提拜帶領下,隊員先后3次深入現(xiàn)場,對周邊展開地毯式搜尋,最終讓這處吾勒肯布勒合巖畫得以重見天日,成為縣里新增的不可移動文物?!斑@處巖畫在我們縣里屬于重要的新發(fā)現(xiàn)?!鄙绸R麗說。
車輛在崎嶇山道上顛簸前行,碎石敲擊底盤,車身劇烈搖晃。經歷“乘車+徒步+攀巖”后,大家抵達山頂。灰黑色巖石在陽光下泛著古樸光澤,60幅以點線鑿刻的巖畫清晰可辨。
吾勒肯布勒合巖畫。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瑪依古麗·艾依提哈孜攝
巖畫中既有生動逼真的狩獵場景:人騎駱駝悠然漫步,人驅馬追逐北山羊氣勢恢宏;也有古人對生命繁衍的崇拜;鹿、駱駝、馬等十余種動物栩栩如生,夸張的鹿角極具藝術感染力;巖畫南面形似太陽的原始符號,更添神秘色彩。
“四普”隊隊員、青河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干部艾登別克·日彥介紹:“這些巖畫雕刻線條圓潤清晰,保存較好,對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生產生活及社會風貌極具價值。”
青河縣“四普”工作開展以來,共復核“三普”不可移動文物140處,新發(fā)現(xiàn)15處,其中巖畫6處。這些成果不僅讓文物部門更好掌握文物資源狀況,更為深入推進文物保護、管理、研究、利用工作奠定基礎。
青河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隊開展日常巡護工作。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瑪依古麗·艾依提哈孜攝
現(xiàn)場,兩名牧民看到夏牧場的“生面孔”在巖畫旁忙碌,騎馬疾馳而來詢問。經“四普”隊隊員葉爾結·沃西太解釋后,牧民才打消疑慮。
為讓各族群眾知曉文物普查意義,青河縣通過縣、鄉(xiāng)、村三級發(fā)放帶聯(lián)系電話的宣傳單;冬閑時開展文物保護講座、推出宣傳展板;“四普”隊中擅長阿肯彈唱的隊員制作抖音短視頻,以通俗方式講解普查內容、保護意義及相關法規(guī),取得良好社會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