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游新發(fā)現(xiàn)④丨這里有來自“七顆星星的秘密”
2025-05-20 20:25:21 來源: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 王晶晶
“七個星是哪七顆?遺址和星星有關嗎?漂亮的泥塑造像出自何人之手?”5月19日,焉耆回族自治縣七個星佛寺遺址景區(qū)講解員馬燕說,這是游客踏入這片秘境時最常拋出的三大疑問,“我們絕對配得上‘小眾寶藏景點’這個稱號,網(wǎng)上文藝青年們文采飛揚的好評,是最好的廣告。”
七個星佛寺遺址博物館里的展品。資料圖
七個星佛寺遺址位于焉耆回族自治縣七個星鎮(zhèn),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它是新疆唯一已知可確認的地面寺院與石窟寺相結合的大型佛教建筑群遺址,如同一部立體的史書,訴說著絲綢之路的繁華過往,也呈現(xiàn)著佛教在新疆傳播及中國化的歷程。
游覽時,游客先參觀七個星佛寺遺址博物館,了解遺址的歷史脈絡,在文物與史料的交織中勾勒出千年圖景。而后乘擺渡車,于千年佛塔下駐足,閉目遐思間,仿佛能聽見香火繚繞中高僧講經的梵音,看見信徒虔誠叩拜的身影。
“七個星”這浪漫中透著古怪的名字由來,是馬燕最先講解的內容:“清乾隆三十六年,蒙古族土爾扈特部東歸后在和靜、焉耆定居,這里地形上窄下寬呈三角形,蒙古語稱‘錫格沁’,后演變?yōu)椤邆€星’,算是諧音梗?!?/p>
景區(qū)博物館內的佛教造像陳列區(qū)最令游客流連。遺址南區(qū)出土佛像多為高鼻、細眉、半睜眼,衣紋褶皺明顯,具有犍陀羅藝術風格;北區(qū)造像面敷紫絳色,額染紅霞,雙目微睜、點珠、高鼻通額、合字口,可見中原佛教藝術的影響。這些跨越時空的藝術珍品,印證了此處作為絲路文化樞紐的地位,更實證新疆自古就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部分。
歷史愛好者會在七個星佛寺遺址找到典籍記載的場景。法顯《佛國記》、玄奘《大唐西域記》均載其盛況。“文博愛好者切莫錯過這個寶藏博物館,讓人大飽眼福,不枉我放棄巴州其他行程專赴焉耆?!绷粞詢陨希饔慰完悐^如此寫道。
游覽后,網(wǎng)民在平臺上為七個星佛寺遺址景區(qū)寫的介紹詞,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資料圖
焉耆回族自治縣文管所所長徐衛(wèi)勝介紹,七個星佛寺壁畫修復工程已竣工,廢棄防空洞改造為焉耆歷史文化數(shù)字展示中心,“我們正全力爭創(chuàng)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這里定不辜負游客期待?!?/p>
七個星佛寺遺址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2年入列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23年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2024年獲評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并入選自治區(qū)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