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2022年07月25日 09:48:52 來源: 天山網-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論壇】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讓學生立熱愛祖國之德,立維護團結之德,立奮斗奉獻之德,把正確的思想認知、自覺的道德養(yǎng)成、積極的行為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打牢成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
許慶光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大學視察時的重要講話,體現(xiàn)了大黨大國領袖念茲在茲的教育情懷,彰顯著黨和國家崇德向善的價值追求,為新時代教育發(fā)展提供重要遵循。
“德者,本也”。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深刻回答了“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性問題。只有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引領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才能真正實現(xiàn)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教育目的。
立熱愛祖國之德。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從守衛(wèi)祖國邊防的默默奉獻,到建設祖國邊疆的沖天豪情,對新疆各族群眾而言,愛國、報國、強國是心中最熾熱的情感,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是心中最堅定的選擇。對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放在首位,通過珍貴歷史文化遺產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通過豐富的紅色資源讓學生深刻體悟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通過歷史性發(fā)展巨變讓學生不斷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要引導學生把愛黨愛國統(tǒng)一起來,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聯(lián)系起來,在與祖國共奮進中書寫下最動人的青春故事。
立維護團結之德。民族團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新疆發(fā)展進步的根本基石。從新疆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到烏魯木齊市天山區(qū)固原巷社區(qū),從在自治區(qū)博物館參觀《新疆歷史文物展》到聽取匯報時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新疆視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族團結工作提出新論斷、新要求。在學校教育中,要按照總書記的指示要求,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新疆歷史特別是民族發(fā)展史,樹牢中華民族歷史觀,鑄牢中國心、中華魂,特別是要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通過有形有感有效的工作,在學生心間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個國家統(tǒng)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立奮斗奉獻之德。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奉獻的人生最精彩。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yè)生堅信“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qū)畢業(yè)生牢記“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西部建設者;塔里木大學學子踐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誓言,讓胡楊精神在南疆大地綿延不絕……在新疆這片廣袤土地上,成千上萬的學子樹立為祖國永久奮斗、為人民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在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的歷史征程上留下奮斗足跡。在廣大青少年中間培植艱苦奮斗、無私奉獻之大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就能激勵更多年輕人匯入“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的時代洪流。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或智慧的開啟,更重要的是德行的涵養(yǎng)與品格的培育。必須把握育人和育才的辯證法,積極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大道大德、大宗大本,把正確的思想認知、自覺的道德養(yǎng)成、積極的行為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成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